会里朱氏孝行故事四:上慈下孝 代代传承
下面这张照片摄于今年清明节,现住南京市的会里朱氏二十一世朱世邦夫人王美云(中间坐者)女士亲率家人到会里朱氏宗祠参加祭祖大典时的情况,周围立者均是她的子女和孙辈。王美云女士今年八十八岁高龄。她们一行是会里朱氏今年春祭活动中路途较远、人数最多的一支。
朱安平(王美云女士的长子)先生在“因缘际会得梦圆”一文中告诉我们,自幼时记事起,父辈就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老家在桐城小河街”。抗战时内迁重庆,王美云女士和一家老少十几口路过安徽不忘驻留桐城老家的经历,后来一直成为全家经久不衰的话题。这也成为2012年10月安平先生因事到安庆专程赴桐城寻访小河街祖籍地,并赶上家族续谱,实现了认祖归根宿愿的动力。
安平先生说,祖母在世时一大家人同锅吃饭,尊老爱幼和睦相处,恪守的就是“上慈下孝”的祖训。50多年前,父亲振邦在南京金陵汽车配件厂不辛殉职,母亲王美云独力支撑,含辛茹苦将七个子女抚育成人,亲族深为钦佩其德行,她也由衷感荷祖先庇佑。他们全家都是“惟母是尊”,认祖归根以来,全家先后为家族事业捐款一万八千元,无论是谁出的钱,一律都是以“南京王美云女士率子女”名义。这次他们又“众星捧月”,来祠堂参加了祭祖大典。
众星捧月照:王美云女士与家庭部分成员在祠堂大门前留影
当然,王美云女士一家的故事只是会里朱氏的一个代表。还有大量这样的故事。
恭奉。安庆师范学院朱永皓先生幼时曾读私塾六年,传统文化功底丰厚,并非常注重对子女的良好传统教育和培养,现在大儿子是教授,小儿子也在安庆市工作。永皓先生今年已经贵为“米寿”,还积极参加地区楹联界学术活动和家族修谱建祠活动。每逢重要活动,子女都会轮流陪护他参加。尤其使人感动的是,在兄长远赴英国深造后,小儿子朱振邦在自己生病较重、上四楼中间都得停下来两次的情况下还坚持经常上门问候父亲并送水果、食品,以尽孝道。
铜陵县检察院检察长朱世国先生坚持每星期天都回到老家乡下,与父亲团聚,侍奉叙话,消除老父寂寞;潜山县粮食局书记朱吴根先生主动将老父接到潜山赡养,亲自调药涂敷,解除老父皮肤病痛苦。修谱建祠委员会成员朱正龙先生和朱正虎、朱正品三兄弟不但坚决支持父亲朱永旺领导修谱,三人都积极参加活动,陪护父亲。在今年的清明节大祭,六安朱仁凯先生带着儿孙专程来参加,在祠堂第一个以朱仁凯名义捐款的就是仁凯先生的孙子。
遵礼。上海中国远洋公司船舶政委朱真理的父亲朱正文公生前非常注重家族礼制。凡他知道是会宫朱氏的族人,无论是哪一支,他都视为至亲亲人,按辈分施礼,深受社会赞颂。在他的影响下,两个儿子都很有成就,现居上海。长子朱真理对九修宗谱不但最早捐款,还发来短信,向朱永和先生等表示敬意和支持。今年清明节他带领妻子儿孙全家专程从上海到祠堂祭拜了先祖。
崇文。会里朱氏自古有“诗书泽远”的古训,也出现很多家“书香门第”,各个时期都出了大量学者和人才。望江雷池月桥的朱正元先生是修谱建祠的发起人和参加者,修谱小组人员到他家里,发现正元先生家里一大特色就是有着丰厚的藏书,大加推崇!由于受解放初期办学条件的影响,正元先生起始只有小学文化,但他非常喜爱读书,钻研知识,成为乡间小有名气的能人。他不但被村民选为村委会主任,还是全乡知名的会计审计专家。他曾经正确指正县城里门面标牌上的被人司空见惯的错字。他秉持祖训,诗书持家,子女自幼耳濡目染,较早阅读积累知识。大儿子朱茂林在南京创业有成;小儿子朱子辉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并留校任教,现在经常到全国各地讲学。(朱卫东) |